招标控制价编制的核心依据是 “法定规范 + 项目专属资料 + 市场信息” 三类,三者缺一不可,确保编制结果合法、准确、贴合实际。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四大类,每类均明确核心内容和实操要点:
一、法定 / 行业强制性依据(核心合规基础,不可偏离)
此类依据由国家、地方住建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属于强制性要求,编制时必须严格遵循,不得随意调整。
计价规范与定额标准
国家统一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明确清单编制规则、综合单价组成、费用计算逻辑;
消耗量定额:国家 / 地方发布的工程消耗量定额(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规定人工、材料、机械的合理消耗标准(编制综合单价的基础);
费用定额:地方住建部门发布的费用定额(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明确管理费、利润、规费的计取基数和费率区间。
税费与政策文件
税金政策: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如建筑服务增值税率 9%),明确计税基数和税率;
规费政策:当地社保、公积金、工程排污费等规费的计取标准(不可竞争,按固定费率或基数计取);
专项政策:文明施工费、绿色施工费等不可竞争费用的计取规定(需按上限或固定值计取,不得下浮);
调价文件:主管部门发布的人工单价调整通知、材料价格指数、机械台班费调整文件等(如疫情期间人工补贴、主材价格波动调价政策)。
行业管理规定
招标控制价备案管理办法(部分地区要求编制完成后报主管部门备案,需符合备案资料要求);
计价解释与答疑:行业主管部门针对计价争议发布的官方解释(如特殊工艺计价规则、清单漏项处理方式)。
二、项目专属依据(直接决定控制价的针对性,需完整有效)
此类依据与具体项目绑定,是体现项目独特性的核心资料,需确保真实、完整、经审核确认。
设计与技术资料
经审核的施工图纸(含总平面图、施工图、节点详图)、设计说明、技术交底记录(明确工程范围、结构形式、工艺要求、材料规格);
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地基处理方式、土方开挖难度、降水方案等,影响措施项目费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要点(如施工工期、施工机械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季节性施工措施,影响机械费、措施费)。
招标文件与合同约定
招标文件(明确计价方式、风险分担原则、暂列金额 / 暂估价设定、结算调整规则、投标报价限制);
工程量清单(已备案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是计价的直接基础,需核对完整性和准确性);
补充协议或答疑文件(针对招标文件模糊点的澄清,如专业分包范围、甲供材料清单、让利要求等)。
现场与边界资料
项目现场条件说明(如场地大小、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水电接入点,影响材料运输费、大型机械进出场费);
工程承包范围界定文件(明确是否含专业分包、室外工程、精装修、设备安装等,避免漏项或重复计价);
甲供材料 / 设备清单(明确甲供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编制时需扣除对应材料费)。
三、市场价格信息依据(确保控制价贴合行情,避免高估低估)
此类依据反映市场实际价格水平,是平衡投资与合理性的关键,需确保时效性和代表性。
官方发布的价格信息
当地住建部门发布的《建设工程价格信息》(月刊 / 季刊),含人工指导价、常用材料市场价、机械台班参考价;
行业协会发布的价格指数(如钢材、水泥、混凝土等主材价格波动指数)。
市场调研与实际询价资料
主材 / 设备询价记录:针对特殊材料、定制设备(如电梯、幕墙材料、智能化设备),向 3 家以上供应商询价的结果(含运输费、采保费、安装费);
人工市场价:结合当地建筑市场劳务行情,参考同类项目人工单价(如木工、钢筋工日薪,精装修人工费标准);
专业工程分包报价:针对暂估价专业工程(如消防工程、防水工程),咨询专业分包单位的报价水平,作为暂估价设定依据。
历史项目参考资料
企业同类项目的造价数据(如单方造价、分部分项占比、措施费比例);
公开招标的类似项目中标价、控制价公示数据(用于指标对比,验证本项目控制价合理性)。
四、其他辅助依据(补充完善,提升编制准确性)
造价咨询机构资质文件(若委托第三方编制,需提供机构资质证书、编制人员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确保编制主体合法);
风险评估资料(如项目设计深度评估、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析、政策调整风险预测,用于确定暂列金额大小);
行业惯例与标准(如总承包服务费的常规费率、计日工的市场参考价、暂列金额的常见计取比例,无明确规定时参考行业惯例)。
核心原则
编制依据需满足「合法有效、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法定依据不可突破,项目资料需经审核,市场信息需时效性强,三者结合才能确保招标控制价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贴合项目实际和市场行情,避免因依据缺失或错误导致招标失败、投资超支或争议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