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印章的结构与组成
印章的各个部分包括:印面、印台、印纽、印鼻、穿銎和印背。其中,“印面”是展示印文或图案的一面,通常以单面印为主,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双面印、六面印和多面印等特殊形式。“印台”位于纽下方,亦被称为“印身”,其四周的四个侧面被称为“印墙”。而“印纽”则是印台上方突出的部分,初可能用于系带,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元素。“印鼻”通常位于纽的顶部,可视为印纽的一部分。“穿銎”或称“穿孔”,是供穿带用的孔洞,同样属于印纽的一部分。“印背”则是指与印面正相反的一面。
此外,印章还具备一个独特的元素——边款(如图二所示)。这一设计类似于书画中的落款,为印章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边款通常用于记载印章的制作者、制作时间、地点,或是与印章相关的事情起源、制作者的感受等(如图三所示)。边款的刻法有两种,一种为阴刻,其印款被称为“款”;另一种为阳刻,则称为“识”。无论印章有多少面,“边款”的收尾位置通常都设定在印章方位的左侧。
02、印章的分类
根据形状,印章可分为方形、圆形、扁形、腰圆、半圆、椭圆、葫芦形、自然形以及肖形等众多类型。而从篆刻方法来看,印章则可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大类。朱文印章的特点在于其白底红字,白多朱少;白文印章则相反,红底白字,朱多白少。
印章在其内容与用法上有着不同的分类,包括姓名章、闲章以及鉴藏章等。姓名章主要用于题款署名,是个人身份的象征。而闲章,又称布局章,其功能在于装点作品,常见的有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拦腰章。引首章通常盖在书法作品的右上角,随石料形状雕刻,别具一格。拦边章则用于作品的一侧,起到聚气的作用。压角章则位于作品的边角处,用于平衡整体布局。此外,鉴藏章则是鉴赏收藏者的专属印记,彰显着作品的流转历程与价值。
03、印章的艺术功能
△ 辨别真伪
由于古代印章均为手工篆刻,制造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印章极为困难,每枚印章都独具特色。因此,书画家们常在自己的作品上盖章,以示原创,并借此防止伪造。这一做法在书画鉴定领域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章因手工篆刻的独特性,成为书画作品辨别真伪的重要工具。
△ 美化与协调
印泥的颜色丰富多样,其中红色为常见,包括朱砂色和朱磦色。此外,还有深褐色的仿古印泥以及黑色、蓝色、绿色等特殊场合使用的印泥。各种色彩的印泥为书画作品增色,并在画面协调中起到重要作用。
△ 印泥的色彩世界
印泥的颜色,无疑是其魅力所在。在众多色彩中,红色印泥尤为突出,并与特定色调相辅相成以完善作品。朱砂色和朱磦色尤为引人注目,这两种颜色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鲜明而热烈的感受,更在书画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作品增添了生动与活力。
△ 印章的尺寸与形状选择
印章不仅大小各异,而且形状也千变万化。在选择时,应与画面尺寸和形状相协调,以发挥其调节画面的作用。不同形状的印章,可以根据作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印章,使得章法更加协调,布局更加完整。
△ 闲章的深化作用
闲章,作为文人墨客养性休闲的印章,其分类多样且内容丰富,常刻有诗句、箴言和短语等。闲章在填充画面空缺的同时,引入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丰富。
△ 收藏与鉴赏
印章,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不仅具备书画的配套艺术品价值,还具有独立的收藏与鉴赏意义。当印章与书画作品巧妙搭配时,更能迸发出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