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如何预防鸡苗养殖过程中湿度异常的情况?

双经理    2025-10-16 08:10:42    26次浏览

预防鸡苗养殖中湿度异常,核心是 “提前规划 + 过程管控”,需从养殖前的环境准备、养殖中的日常管理两方面入手,通过源头控制和动态调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为鸡苗创造稳定环境。

一、养殖前:做好环境与设施准备,从源头规避风险

提前优化鸡舍结构和设备,为后续湿度控制打下基础,减少养殖中异常情况的发生。

优化鸡舍通风与排水设计

鸡舍两侧预留可调节通风口(上部用于低温时通风,下部用于高温时通风),确保空气能自然对流,避免湿气积聚。

地面做好防水处理,铺设水泥地面并设置轻微坡度(坡度 1%-2%),方便清理积水,防止地面返潮导致湿度升高。

准备控湿相关物资

提前储备干燥垫料(如稻壳、锯末),确保足量且储存于干燥环境,避免垫料本身受潮(受潮垫料会直接增加舍内湿度)。

根据养殖规模准备吸湿材料(如生石灰、活性炭)和增湿工具(如浅口盆、喷雾器),一旦湿度偏离,可快速启动调整。

校准监测设备

提前校准湿度计,将其固定在鸡苗活动区域(远离热源、通风口和饮水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避免因设备误差导致误判。

二、养殖中:精细化日常管理,动态控制湿度

通过规范操作和实时观察,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湿度异常的因素,维持湿度稳定。

1. 科学管理饮水与清洁,减少多余水分

饮水器选择与维护:使用乳头式或钟式防漏水饮水器,每天检查 1-2 次,及时更换损坏部件,避免饮水外溢;若用浅盘饮水,需在盘下垫托盘,接住溢出的水并定期清理。

控制清洁用水:清洁食槽、饮水器时,用湿抹布擦拭即可,避免用水冲洗地面;若必须冲洗,需在冲洗后立即用干抹布吸干水分,并用风扇加速干燥。

及时清理粪便与垫料:每天巡查垫料,发现被粪便、饮水污染的潮湿区域,立即更换干燥垫料;3 周龄后鸡苗排泄量增加,可每 3-4 天局部更换垫料,防止粪便发酵产生湿气。

2. 合理通风,平衡温湿度

按日龄调整通风:1-10 日龄(高湿需求期),每天中午通风 1-2 次,每次 10-15 分钟,避免过度通风导致湿度过低;22 日龄后(低湿需求期),可增加通风频率,每天通风 3-4 次,每次 20-30 分钟,帮助排出多余湿气。

通风时兼顾温度:通风前先查看舍温,若温度低于当前日龄标准(如 10 日龄低于 28℃),需先提升温度 1-2℃再通风,避免通风导致温度骤降的同时,防止湿气无法排出。

3. 观察鸡苗状态,提前干预

每日观察 3 次:早、中、晚各观察一次鸡苗状态,若发现羽毛蓬松(可能湿度低)、鸡爪潮湿(可能湿度高)等异常信号,立即查看湿度计,确认湿度是否偏离适宜范围。

分阶段预判风险:阴雨天或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提前减少饮水器水量,增加垫料更换频率,并准备好吸湿材料,防止湿度骤升;冬季供暖期,注意通风与增湿结合,避免暖气导致空气过于干燥,可在保温灯旁放置温水盆,维持湿度。

三、不同阶段的针对性预防重点

根据鸡苗日龄对湿度的需求差异,制定差异化预防策略,控制湿度。

1-10 日龄(高湿需求期):重点预防湿度过低,可在舍内放置温水盆,定期检查垫料湿度,避免垫料过于干燥;同时避免饮水外溢,防止局部湿度过高。

11-21 日龄(平衡期):通过 “少量多次通风” 维持湿度稳定,每天监测垫料和地面湿度,及时清理潮湿区域,防止湿度偏高或偏低。

22 日龄后(低湿需求期):重点预防湿度过高,增加通风频率,及时清理粪便和垫料,阴雨天可在舍内角落放置生石灰袋,辅助吸湿,避免湿度超过 60%。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803044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