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苗养殖中降湿的核心是 “减少水分来源 + 加速水分排出”,需结合养殖规模和舍内实际情况,通过物理、设备、管理等多类方法,将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避免高湿引发疾病。
一、减少水分来源:从源头控制湿度
高湿的根本原因是舍内水分过多,需先切断多余水分的产生途径,从源头降低湿度。
优化饮水管理
选用防漏水的饮水器(如乳头式、钟式饮水器),避免饮水外溢;定期检查饮水器,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控制单次添水量,以鸡苗 2-3 小时内喝完为宜,避免饮水长时间存放导致蒸发量过大。
若使用浅盘饮水,可在盘下垫一层防水垫或托盘,接住溢出的水,防止渗入垫料。
及时清理潮湿垫料
每天巡查垫料(如稻壳、锯末),发现被粪便、饮水污染的潮湿区域,立即更换为干燥垫料,避免水分持续蒸发。
1-2 周龄雏鸡排泄量小,可每周整体更换 1 次垫料;3 周龄后排泄量增加,每 3-4 天局部更换 1 次,保持垫料整体干燥。
控制清洁用水
清洁食槽、饮水器时,用湿抹布擦拭即可,避免用水冲洗地面(尤其低温季节);若必须冲洗,需在冲洗后立即用干抹布吸干水分。
禁止向舍内地面洒水(除非湿度极低),防止人为增加水分。
二、加速水分排出:通过通风与升温降湿
当舍内已出现高湿时,需通过主动手段将多余水分排出,快速降低湿度。
通风排湿(核心方法)
小规模养殖:选择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打开鸡舍上部窗户或通风口(避免冷风直吹鸡苗),每次通风 20-30 分钟,利用空气对流排出潮湿空气;若舍内有异味,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
中大规模养殖:开启负压风机(先开 1-2 台低功率运行,避免温度骤降),同时打开对面进风窗,形成空气循环,加速湿气排出;若鸡苗日龄较小(<21 日龄),可在进风窗加装挡风板,让冷风先吹向屋顶再分散,减少应激。
升温降湿(辅助方法)
若通风会导致舍温过低(如冬季),可先将舍温提高 1-2℃(在鸡苗耐受范围内),通过提升空气的水汽容纳能力,加速地面和垫料水分蒸发,再配合短时通风将湿气排出。
示例:10 日龄鸡苗标准温度 28℃,可暂提至 29-30℃,维持 1 小时后,开启上部通风口 15 分钟,如此循环 2-3 次,既能降湿又能避免受凉。
三、辅助降湿:利用材料与设备增果
针对湿度持续偏高的情况,可借助吸湿材料或专用设备,进一步强化降湿效果。
吸湿材料降湿
在鸡舍角落、过道等区域,放置装有无水氯化钙、生石灰或活性炭的透气布袋(每袋 500-1000 克),这些材料能主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每 2-3 天更换 1 次,防止材料饱和后反释放水分。
注意:生石灰需远离鸡苗活动区,避免误食或粉末刺激呼吸道;布袋需固定在高处,防止鸡苗啄破。
设备降湿(适用于高湿地区或大规模养殖)
安装工业除湿机,设定目标湿度(如雏鸡期 65%、中鸡期 60%),当湿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启动,低于时自动关闭,控制舍内湿度。
若使用水帘降温,需缩短水帘开启时间,同时配合风机排风,避免水帘产生的湿气在舍内积聚;定期清洗水帘,防止藻类滋生堵塞孔隙,影响通风降湿效果。
四、降湿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温度骤降:降湿过程中(尤其通风时),需实时监测舍温,确保温度波动不超过 2℃,若温度过低,需先暂停降湿,优先保温度,防止鸡苗受凉。
观察鸡苗状态:降湿期间,若鸡苗出现羽毛蓬松、扎堆等应激反应,需立即调整降湿措施(如减小通风量、关闭除湿机),待鸡苗恢复正常后再继续。
分时段操作:尽量选择白天外界温度较高时降湿,避免夜间操作(夜间温度低,易导致舍温失控);若夜间湿度过高,可开启 1 台低功率风机低速运行,维持基础通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