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前的充分准备是避免事故、确保合规的关键,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资质与队伍确认
资质要求:活动房拆除虽难度低于传统建筑,但仍需选择具备建筑拆除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部分地区要求备案的拆除企业),避免无资质队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事故。
队伍考察:核查施工方的营业执照、许可证、过往拆除案例,确认其具备应对活动房轻钢结构(如彩钢板、型钢骨架)拆除的经验。
2. 现场勘察与风险评估
结构勘察:明确活动房的类型(如 K 式、T 式、集装箱式)、组装方式(螺栓连接、焊接)、材料构成(彩钢板、保温层、钢材型号),以及与周边厂房、设施的连接关系(如是否依附主厂房墙体)。
环境排查:检查周边是否有架空电线、地下管线(水、电、燃气)、危险品储存区(如油漆、化学品),或临近道路、居民区,需提前划定距离(通常≥10 米)。
风险识别:评估可能的隐患,如锈蚀的螺栓是否松动、彩钢板是否因老化脆化易断裂、保温层是否含易燃材料(如聚苯乙烯)等,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
3. 制定拆除方案
方案需书面化,明确以下内容:
拆除顺序:遵循 “从上到下、从外到内” 原则,例如先拆除屋面彩钢板→墙面彩钢板→门窗→钢骨架(立柱、横梁),避免因先拆承重结构导致整体坍塌。
措施:包括施工人员防护(帽、防滑鞋、带)、现场警示(围挡、警示牌、警戒线)、临时支撑(对易变形的钢骨架设置临时加固)。
环保要求:明确扬尘控制(洒水降尘)、废弃物分类(可回收钢材 / 彩钢板、建筑垃圾、有害垃圾)、噪音限制(避免夜间施工,符合当地分贝标准)。
工期与分工:细化每日拆除范围、人员分工(如拆除工、员、指挥人员),确保流程有序。
4. 手续办理与告知
报备手续:向当地住建部门、环保部门报备拆除计划(部分地区要求提交拆除方案、资质文件),涉及主干道或居民区的需提前告知社区及交管部门,避免扰民或影响交通。
内部告知:通知厂房内其他部门、员工,明确拆除时间段、禁入区域,避免交叉作业引发意外。
5. 人员培训与设备检查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强调活动房结构特点(如轻量易失稳)、应急操作(如突发坍塌时的撤离路线)。
检查拆除设备(如切割机、起重机、叉车)的性,确保无故障运行,尤其是高空作业设备(如脚手架、吊篮)需验收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