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凹陷修复过程中,常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凹陷部位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有形状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技师对凹陷的深度和范围判断不准确,导致施力不足或施力方向偏差。解决方法是在修复前,技师应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如车身轮廓测量仪,测量凹陷的各项参数,制定更为的修复方案。在修复过程中,要不断从多个角度观察凹陷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工具的施力点和力度。
另一个问题是在使用撬棍或拔坑器时,可能会对车漆造成损伤。为避免这种情况,在使用撬棍时,要在撬棍与车身接触部位放置软质垫片,如橡胶垫或厚布垫;使用拔坑器时,要确保其与车身的连接方式正确,胶粘式拔坑器要选择质量可靠的胶水,且涂抹均匀,焊接式拔坑器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防止过热损伤车漆。如果不慎造成车漆轻微刮擦,可在修复完成后,使用补漆笔对刮擦部位进行修补,然后再进行抛光处理,使车漆表面恢复光泽。
此外,对于一些车身结构复杂部位的凹陷,如车门铰链附近、车身 A 柱等部位,修复难度较大。针对此类情况,技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选择合适的工具和修复方法。例如,对于车门铰链附近的凹陷,可采用小型撬棍结合橡胶锤的方式,从车身内部进行精细修复,利用橡胶锤的弹性敲击,逐步调整凹陷部位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