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话机器人这个新型行业里,有很多情况并不如表面想象的那样,甚至可能大相径庭。
1
表面:客服与机器人会“势同水火”
真相:好帮手,战友而非敌人
自AI进入大众视野以来,每次重大更新都会引起人们的担忧,“AI取代人类”的说法甚嚣尘上。
电话机器人能够模拟人工接打对话,客服面临可能替代自己的产品,理应排斥才是。但真相是,电话机器人帮人去做最重复、单调的工作,减轻客服工作强度,是客服工作的好帮手,对于这样产品,有什么理由去反对呢?
电话机器人目前仅可替代客服人员的一小部分工作,需要人工的二次跟进,是无法完全满足绝大部分客户的细致需要的。真正高质量客户服务,机器人无法做到。既然完全替代不存在,假设前提不存在,则结论也不存在。
2
表面:机器人帮你省钱
真相:其实也花钱,但挣的更多
机器人不需要工资,不交五险一金,不需要休息,工作的效率还是人工的几倍。运用电话机器人,表面上当然是省钱的,但大部分企业负责人采用电话机器人并不是冲着省钱来的,而是效率的化,为获客而来。
在Yeta的客户中,采购数条、十几条乃至数百条的客户比比皆是,但却从未听说过他们回去就裁剪了客服团队。既然如此,采购机器人的费用也算是一笔支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为机器人的加入,而腾出手来的客服,有了更多的时间服务客户,业绩也变得更好了。
3
表面:机器人“天生学霸”
真相:和人一样,需要学习
当我们看演示时,机器人是应答自如,十足智能的模样。AI时代,理应如此。但机器人可并非“生产”出来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而是经过长期的研发。
理论上,用户注册了账号,编辑话术、做好拨号准备,就可以使用了。但不同行业不同性质公司的话术是不同的,话术的设计和调整是重中之重,必须要一个专业的话术团队来做,不存在万能话术。
有一点机器人和人是一样的,都需要学习成长,从弱小到强大。在训机师为机器人定制的一套学习材料的训练下,包含各种题型“选择,训练题,大题,测试题等等”,积蓄能量就能变成“学霸”
4
表面:加剧打扰
真相:规范行为
人的行为是不可控的,通话的内容、次数、时间点会存在变数。但机器人是按指令行事的,非常依赖数据、技术和人的设定。在外呼设置上是严格固定的,不会在休息时间打扰客户,话术内容也经过严格审核,杜绝了不合规的存在。
技术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催化剂,电话机器人本身只是工具,受使用者行为影响,不应该为多重因素导致的长期现象“背锅”。电话机器人承担的AI客服的角色,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
作为新兴事物,未来电话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覆盖到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场景,提高客户服务体验,解放更多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