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以下一些特点是应当了解的。
一、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二、围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在使用上,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
围合,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而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围合也必然形成大间距,既保证了居民私密空间的距离,同时又扫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闭感觉,促成空气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局部气候条件。围合力弱的空间,人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感觉不到凝聚力和存在感。
三、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镂空雕刻花窗,图案往往是喜鹊登梅,喻寒尽春来的喜讯,既是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图案则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则是“四季如意”,如雕马和猴者,则谐“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挂意指“福到”,还有很多抽象的各种龙图案,龙象征王权,刻龙是指望家族仕途通达,不敢刻太明显是以区分百姓与皇家之别吧!有一许氏民宅的窗棂上雕的“八仙图”,八仙图并无八个人物出现,却表现的是八位神仙的法器,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暗示八仙,是所谓的“暗八仙”。这些图案不仅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还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极力再创虚与实的对比。
朱红色,又称中国红,是红色颜色之一,介乎红色和橙色之间,是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因为宫殿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因此朱红色表示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庄重。
四、石雕、木雕、砖雕
石雕、砖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三雕”。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庭院小,颇得园林之趣,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但石雕、砖雕囿于材质坚硬,并未见有精妙之处;常见徽州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显得民间风味浓郁,装饰性强。
不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住宅和附属在建筑物上的部件,如门罩中的砖雕,天井四周山水、花鸟题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栏板,屋檐下檐条、雀替,楼层栏板上带有主题性的木雕,但它们统统都是一幅独立的画,一件完整独立的艺术品。
五、坡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