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的发展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练习目的和要求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过去人们练习太极拳是以技击为主,练拳的目的就是学习技击术,防身自卫。那时学习武术,要学以致用,要能够实战搏击。所以,武术的功用首先就是实用。过去有武状元、武秀才,练习武术能够做官;还有一些人练习武术是为了谋生——看家护院、打把势卖艺。总之,过去练习武术就是为了实用。
我小时候练习武术和太极拳,也是为了技击,那时的太极拳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要练习基本功、拳势套路、推手、散手等。练习拳架套路,要明白拳势的名称、练习方法、使用方法和虚实变化。过去老师教拳,都是一个拳势练好后,再教第二个拳势,不像现在一次能教很多动作,很快就把一套拳教完了。
学完拳架还要练习推手,其他的拳种有对练、拆拳等练习,这些都是为了学习实战方法。推手练习纯熟后,还要练习散手。在这个练习过程中,还有步法练习、单式练习等等,这些训练都是为了实战应用。所以,过去练习太极拳,就是为了技击,其他的健身、文化研究等等,都是次要的。
学习武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武德。这是练习传统武术特别讲究的。太极拳是最讲究武德的,在长期的演练中,太极拳形成了一种制人而不伤人的武德规范。在比武较量中,太极拳特别讲究武德,不会让人失面子,往往一搭手就让人失去重心,从而分出功夫的高低。这种文明的比武方式是非常有魅力的。传统武术,武德是第一位的,技术是第二位的。所以,过去练习太极拳,不仅学习了技击技术,也学会了做人的道德规范。这是传统武术和太极拳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
除了学以致用这个练习武术的目的外,其次,练习太极拳就是为了健身。现在,大部分练习太极拳的人是为了健身。再有,练习太极拳还为了表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功用,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认为,当前人们练习太极拳有四种追求目标。
第一是为了健身。这是大多数练习太极拳的人追求的目的,特别是许多中老年人,他们练习太极拳不是为了防身自卫,也不是为了表演,就是为了延年益寿。
第二是为了表演。这些练太极拳的人希望参加比赛,获得奖牌,从中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是为了技击。这些人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希望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防身自卫的能力。这部分人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对太极拳的引进落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技击技巧非常着迷,以至于孜孜不倦地追求其中的奥妙。
第四是为研究中国文化,这一部分人比较少,特别是一些外国人,他们希望通过练习太极拳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把太极拳作为一个研究中国文化的桥梁。
我个人认为,练习太极拳,传播太极拳,应该是为了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学习太极拳,也是在学习体悟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历史上来看,武禹襄、李亦畲等前辈太极拳家就不仅仅是在传播太极拳技术,更是在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是通过太极拳这样一个载体,传授传统文化道德。你学习武禹襄、李亦畲的太极拳论,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还有杨澄甫的弟子郑曼青,他在海外传播太极拳首先要求外国人学习中国的礼仪,然后才教授太极拳:华人跟他学太极拳,必须读“四书五经”,还要学习书法。这就表明,他不仅仅是在传授太极拳技术,而是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提高太极拳的知名度,丰富太极拳的内涵。这也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我认为,这对我们今天传播太极拳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健身功能则是主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通过太极拳的文化,我们应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净化人们思想灵魂。太极拳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首先是由于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流传下来的富有文采的拳论:其次,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练习者可以各取所需,对练习者而言,也没有年龄、性别的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练习太极拳,就是通过太极拳这个载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体悟阴阳变化之理,感受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