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功能适配
基础配置:必备 “分类指引牌”(图文 + 颜色标注,字体≥28 号)、照明(LED 灯,晚上 6 点 - 早 8 点自动开启)、地面防滑垫(避免雨天湿滑);部分小区会增设洗手池(靠近投放区,带按压式水)、临时挂钩(方便居民挂垃圾袋)。
空间预留:若小区推行 “定时投放”,需在亭旁预留≥2㎡的等候区;若有 “积分兑换” 需求,可预留小型设备安装位(如扫码积分机)。
公司承着“专业、诚信、值得信赖"的经营理念,致立于公共设施领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行业客户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为公司赢得了较好的信誉。“客户信赖”的品牌供货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也时刻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期待在关键的时刻为您提供为的现场解决方案。
优化硬件与布局,减少投放阻碍
合理增设点位:按 “步行 3 分钟内可达” 原则布局,老旧小区可在每 2-3 栋楼之间设 1 个点,避免居民因距离远放弃投放。
适配居民习惯:针对上班族 “早出晚归” 特点,延长亭体照明时间(如早 5 点 - 晚 11 点);针对老人 “看不清、操作难”,投放口字体放大至 30 号以上,感应 / 脚踏装置灵敏度调至适中,避免用力踩踏或频繁误触。
解决 “一米” 问题:在单元门口设 “临时分类收集袋存放点”,方便居民提前在家分好、拿袋直接投;亭内配备备用垃圾袋,避免居民忘带袋时无法投放。
简化分类规则,降低认知成本
现场清晰指引:亭体正面贴 “傻瓜式分类表”,用 “常见垃圾 + 对应类别” 图文配对(如 “矿泉水瓶→可回收物”“剩菜剩饭→厨余垃圾”),避免专业术语;对易混淆垃圾(如外卖盒)单独标注 “先倒汤→盒身冲洗→投可回收物”。
实时人工引导:在早晚投放高峰(如早 7-9 点、晚 6-8 点)安排志愿者或物业人员值守,现场指导分类,及时纠正错误投放,同时收集居民反馈(如 “某类垃圾不知道怎么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