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分类规则,降低认知成本
现场清晰指引:亭体正面贴 “傻瓜式分类表”,用 “常见垃圾 + 对应类别” 图文配对(如 “矿泉水瓶→可回收物”“剩菜剩饭→厨余垃圾”),避免专业术语;对易混淆垃圾(如外卖盒)单独标注 “先倒汤→盒身冲洗→投可回收物”。
实时人工引导:在早晚投放高峰(如早 7-9 点、晚 6-8 点)安排志愿者或物业人员值守,现场指导分类,及时纠正错误投放,同时收集居民反馈(如 “某类垃圾不知道怎么分”)。
智能设备专项维护(每月 1 次)
功能测试:测试扫码 / 人脸识别功能、满溢报警系统是否正常,检查网络连接、电源接口是否稳定,确保数据记录不中断。
软件更新:定期更新积分系统的软件版本,清理设备缓存,避免因系统卡顿影响居民使用。
明确维护责任方
物业负责:基础清洁(如每日擦拭、垃圾清运)、日常巡检(如检查部件松动、漏水)由小区物业专人负责,纳入日常工作考核。
厂家负责:智能设备的深度维修(如主板故障、系统问题)、亭体结构的大型维修(如框架更换),可与设备厂家签订年度维保协议,由厂家提供专业服务。
建立维护台账
记录每次清洁、检修的时间、内容、负责人,以及更换的配件型号、数量,方便追溯问题根源,同时为后续维护计划(如定期更换易损件)提供依据。
材质选择
主体框架:常用 304 不锈钢、热镀锌钢板,抗锈、耐风吹日晒,厚度≥1.2mm 确保稳固;
顶棚:选 PC 耐力板或彩钢板,兼顾防雨与透光性,避免积水、积灰;
易损件:投放口密封圈用耐老化橡胶,脚踏板用铸铁材质,延长使用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