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因学段和科目而异,但核心考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 2025 年考试动态和备考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一、笔试核心考点
(一)《综合素质》(科目一)
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常考材料分析题)。
教师观:从 “知识传授者” 转向 “学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等角色(需结合案例分析)。
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重点关注关爱学生和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
教育法律法规
高频考点:《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 “网络保护”“政府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分)、《教师法》(教师权利与义务)。
命题趋势:结合校园欺凌、性侵预防、学生权利保护等热点案例考查(如 2025 年大纲明确新增内容)。
文化素养
历史与科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重要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改革开放)。
文学与艺术:唐宋八大家、中外画家(如达芬奇、梵高)、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哈姆雷特》)。
备考策略:重点记忆近五年真题中出现的高频考点,如 2025 年新增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基本能力
逻辑推理:类比推理、数字推理(如数列规律)。
写作:议论文写作,需掌握 “观点 + 论据 + 结论” 结构,结合教育热点(如素质教育、终身学习)展开。
(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
教育学基础
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结合案例分析)。
课程理论:泰勒目标模式、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
班级管理: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如学生打架、课堂秩序混乱)。
心理学重点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如前运算阶段的 “自我中心性”)、维果斯基的 “近发展区”。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知主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建构主义(情境性学习)。
动机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韦纳归因理论(成败归因的三维度)。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的适用场景。
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三)
学科知识
学科核心概念:如数学中的函数、语文中的修辞手法、英语中的时态。
课程标准: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为依据,重点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如数学的 “抽象能力”、语文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需结合具体学科设计)。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实施与评价
课堂互动:提问技巧、学生反馈处理。
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在学科中的实践。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方法
咨询地址:南通市海门区长江路227号品牌教育小镇2楼(青海新村小高层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