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融资的定义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它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以汽车制造供应链为例,核心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供货,通过供应链融资,银行以核心汽车企业的信用为依托,为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融资,确保零部件的稳定供应,保障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的顺畅运行。
供应链融资的本质
供应链融资实际通过对有实力核心企业的责任捆绑,对产业链相关的资金流、物流的有效控制,针对链条上供应商、经销商及终端用户等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提供的以货物销售回款自偿为风险控制基础的组合融资服务。通过提供链式融资,推动整个产业链商品交易的连续、有序进行。在 “供应链” 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注入配套企业,就等于进入供应链,从而整个 “链条” 运转,使该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得以提升。借助银行信用支持,为核心企业配套中小企业赢得更多与大企业合作的商机,实际就是借助大企业良好商业信誉,强大的履约能力给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渠道 - 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企业通过出让部分股权来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向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出售股权,这些投资者成为企业股东,与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股权融资的优点在于企业无需偿还本金,资金使用期限较长,且投资者可能带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有助于企业发展。例如,一家初创的互联网企业,通过向风险投资机构出让 20% 的股权,获得了 500 万元的投资。这笔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团队建设,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壮大。随着企业的成长,股权价值不断提升,投资者和企业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股权融资也有缺点,如企业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且需要向投资者披露较多企业信息。
融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 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企业在融资决策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融资成本包括资金的利息支出、手续费、佣金等费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差异较大,例如股权融资虽然无需偿还本金和支付固定利息,但会稀释股东权益,且企业可能需要向投资者支付较高的股息或红利;债券融资需要支付固定利息,且发行债券可能需要支付承销费等费用;银行贷款则需要按照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同时可能还存在一些隐性成本,如抵押物评估费等。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综合计算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选择成本的融资方案。例如,一家企业计划融资 1000 万元,通过计算发现,银行贷款的年利率为 6%,每年利息支出 60 万元;发行债券年利率为 5%,但加上承销费等费用,综合成本相当于年利率 5.5%;股权融资虽然无需支付利息,但预计会稀释 10% 的股权,且未来可能需要向股东支付较高的股息。经过权衡,企业终选择了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