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基础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终产品,再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例如,一家手机制造企业,其供应链上游有提供芯片、屏幕等零部件的供应商,中游是自身的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则通过各级分销商和零售商将手机销售给消费者,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构成了完整的供应链。
供应链融资的特点 - 组合产品序列
供应链融资并非单一的融资产品,而是各类产品的组合序列。银行会根据产业链各节点的资金需求特性嵌入相应的融资融信产品组合,包括票据及其衍生产品、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结算、托管、现金管理等非融资产品,形成产品集群效应。比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供应商可能需要资金进行原材料备货,银行可以提供预付款融资产品,同时搭配票据贴现服务,帮助供应商快速获得资金;在产品销售环节,经销商可能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的问题,银行可以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产品,解决经销商的资金周转难题,通过这些组合产品,满足供应链上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贷款审批的关键因素 - 还款能力
还款能力是银行决定是否批准贷款以及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的核心因素。银行主要通过评估申请人的收入来源、收入稳定性以及负债情况来判断其还款能力。对于个人贷款,如工薪贷,会考察申请人的工资收入、奖金、补贴等;对于企业贷款,会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例如,一家企业申请经营贷,银行会详细审查其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如果企业收入稳定且盈利良好,负债较低,银行会认为其还款能力较强,可能批准较高额度的贷款;反之,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收入不稳定,负债过高,银行则可能拒绝贷款申请或降低贷款额度。
融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 融资期限
融资期限也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企业应根据自身资金使用计划和还款能力来确定融资期限。短期融资通常用于解决企业临时性的资金周转需求,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如短期银行贷款、商业票据等,其优点是融资速度快、灵活性高,但利率相对较高,还款压力较大。长期融资则用于满足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建设等需求,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如长期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其资金使用期限长,还款压力相对较小,但融资程序可能较为复杂,成本也可能较高。例如,一家企业计划投资建设一个新的生产项目,项目建设周期为 3 年,运营期为 10 年。企业在融资时,考虑到项目资金需求和还款计划,选择了部分长期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合理安排还款期限,避免还款压力过大影响企业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