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银的微粒是导电银浆的主要成份,薄膜开关的导电特性主要是靠它来体现。金属银在浆料中的含量直接与导电性能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银的含量高,对提高它的导电性是有益的,但当它的含量超过临界体积浓度时,其导电性并不能提高。一般含银量在80~90%(重量比)时,导电量已达值,当含量继续增加,电性不再提高,电阻值呈上升趋势;当含量低于60%时,电阻的变化不稳定。在具体应用中,银浆中银微粒含量既要考虑到稳定的阻值,还要受固化特性、粘接强度、经济性等因素制约,如银微粒含量过高,被连结树脂所裹覆的几率低,固化成膜后银导体的粘接力下降,有银粒脱落的危险。故此,银浆中的银的含量一般在60~70% 是适宜的。
银微粒的大小与银浆的导电性能有关。在相同的体积下,微粒大,微粒间的接触几率偏低,并留有较大的空间,被非导体的树脂所占据,从而对导体微粒形成阻隔,导电性能下降。反之,细小微粒的接触几率提高,导电性能得到改善。微粒的大小对导电性的影响,从上述情况来看,只是一种相对的关系。
导电银浆中的溶剂的作用:a、溶解树脂,使导电微粒在聚合物中充分的分散; b、调整导电浆的粘度及粘度的稳定性;c、决定干燥速度;d、改善基材的表面状态,使浆料与基体有很好的密着性能。导电银浆中的溶剂的溶解度与极性,是选择溶剂的重要参数,这是由于溶剂对印刷适性与基材的结合固化都有较大的影响。此外,溶剂沸点的高低、饱和蒸气压的大小、对人体有性,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溶剂的沸点与饱和气压对印料的稳定性与操作的持久性关系重大;对加热固化的温度、速率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般都选用高沸点的溶剂,常用的有BCA(丁基溶酐乙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二甘醇乙醚醋酸酯、异佛尔酮等。
锡是排列在白金、黄金、白银之后的第四种稀有金属,对人体无害,被称为绿色金属。中国对于锡器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采冶炼锡矿。南北朝时期,王公贵族常以锡做成牛马羊等冥器。在唐宋时期,民间开始流行制作锡制茶具、酒具等器皿。到明朝永乐年间,锡器行业发展到顶峰,成为全国性的工匠大行,直到清末民初。锡器之所以自古以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贮茶不变色,插花花长久”的美誉。明朝的周高起认为“为纯锡为五金之母,以致茶兆,能益水德,沸亦声耳。”《清波杂志》认为:凡茶宜锡,且意以锡为合,适用而不侈。用锡制作的茶叶罐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透气性,储藏茶叶不走气不变色,无异味。锡制的酒具,温酒效果,因锡离子的作用效果,使酒喝起来更加香甜可口。锡制花瓶有吸收不纯物质的功效,水质不易变浑发臭,可使鲜花长久保持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