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烟的烟叶利用阳光调制,主要有晒红烟与晒黄烟。一般晒黄烟外观特征和所含化学成分与烤烟相近,而晒红烟则同烤烟差别较大。晒红烟的叶片一般较少,叶肉较厚,分次采收或一次采收,晒制后多呈深褐色或褐色,以上部叶片质量。烟叶一般含糖量较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较高,烟味浓,劲头大。晒烟主要用于斗烟、水烟和卷烟,也作为雪茄芯叶、束叶和鼻烟、嚼烟的原料。此外,有些晒烟还可以加工成杀虫剂。世界上生产晒烟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印度。我国各省都有晒烟种植,但分布零散,比较集中的有四川、广东、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吉林、山东、陕西等省。
“中华”牌卷烟之所以享誉神州,是因为曾作为“国烟”被周总理在上招待来自五大洲的贵宾。尤其是从50年代到80年代年期间,“中华”牌卷烟一直作为烟,主要供应对象是驻外使领馆和来华外宾,当时产量一直偏低,无法在市场上销售,这就使“中华”牌卷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文革期间,“中华”烟的产量甚至低于50年代,商业部按照“照顾特需、照顾边远、兼顾一般”的原则对全国进行分配。上海卷烟厂开始生产滤嘴“中华”烟后,次样品烟是由市烟糖公司派专人送到中央。1984年上海烟草公司成立时,“中华”还是作为烟,消费者仍不能在市场上买到。1988年全国13种名烟放开价格上市供应,“中华”烟终于和消费者见面了。上市天,1条“中华”烟从40元涨到65元,上市不久就被抢购一空。为保证“中华”烟的市场供应,使消费者能真正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在上市的第二天,价格定在72元/条,市场开始平静。当时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自豪地说,13种名烟价格放开后,有的国烟价格已超过洋烟万宝路、健牌,其中“中华”牌卷烟价格是的。
有收藏烟标嗜好的人都知道早期的“中华”烟标和现在的烟标主图案内容大致相同,却又有质的区别。早期的“中华”烟标中,华表和天安门城楼图案均为徒手画成,因此与实物有较大差异,并略显矮胖,而烟标自然也是显得有些粗糙,为此,当时烟厂于1966年8月4日派专人赶赴北京在天安门城楼处用当时十分笨重的照相机拍下了实物,以照片上的实物作为设计的参照蓝本。
“南京”牌香烟创牌于50年代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为烟标爱好者青睐的一个系列收藏品种。
早的“南京”牌在民国时期就有了。抗战胜利后,民国首都迁回南京,当时市内的“光明兄弟烟厂”推出了一种“南京”牌香烟,该烟为20支横软包装,白色底色,主图为淡赭色钢笔素描的中山陵,副图是建筑物上飘扬着旗帜;配以金边红线条,整个设计清爽淡雅,文字除副版中文牌名和厂名外全是英文。此标算得上是南京老烟标中的珍品了,也是代的“南京”牌烟标。
解放后,虽然“光明兄弟烟厂”仍在经营,但好像没有再生产“南京”牌,直到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光明兄弟烟厂”并入了南京卷烟厂前身“南京勤丰烟厂”。勤丰烟厂于1956年前后推出了新版“南京”牌香烟,红底色,饰以黄色线条的如意云纹和平鸽,以象征新中国保卫和平的决心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主、副版的“南京”牌名分别为方和圆的带阴影的白色美术字,此烟推出后便成为了南京的名烟。这是第二代“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