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诊断:现在还可以叫痛风或者是痛风病,如果是慢性痛风病,传统一点诊断可能是白虎历节风。但是病名库里,实际上并没有标准化的一个诊断,还是叫痛风;
证候诊断:中医很讲究的一个证候诊断,有的时候病名诊断不太重要,比如腰痛的病可以诊断腰痛病,但是这个只是一个症状,究竟是什么证候,这个对中医更重要。痛风的这个证候诊断,要分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发作期,很多时候是湿热、瘀阻,或者是湿热兼有瘀血的证候,要给予清湿热、去瘀血、通络的办法。在慢性缓解期,有的时候没有症状,会从脾虚湿盛或者是肝肾阴虚,或者是一些湿毒停滞,从这些方面进行利湿、健脾、去毒的办法。
辨证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有一个大体上的证候归纳,但是有的时候体质不同,也不限于以上的几种情况。所以中医辨证是一个比较个体化,有一个大的思路,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又比较个性化。
坐骨神的中医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口服中药,还有外用中药贴剂、搽剂、酒剂等。另外还包括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还有针灸、推拿、按摩、小针刀等众多方法。
首先看一下中药,对于坐骨神,应用中药多选择一些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中成药进行口服,常用腰痛宁胶囊、壮骨关节胶囊、跌打七厘片等中药,这类中药可以改善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对缓解坐骨神的症状有一定作用。另外,就是一些外用的药,首先就是外用的药膏,像骨通贴膏、云南白药膏,还有麝香正骨酊、云南白药喷雾剂等。通过外贴或者局部地揉按,通过皮肤吸收,能够达到改善循环、镇痛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些中药的熏洗、中药离子导入等,均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效果,针灸、推拿、按摩、小针刀等方法均有一定的作用。
肝炎在中医上可称为黄疸、肝瘟、肝疫、肝毒、胁痛或聚积等,中医认为肝炎的形成原因主要与正气不足、湿热内生、困脾伤肝等因素相关,主要原则以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
中医上并没有肝炎的说法,但肝炎引起的多种相关症状,可采用中医称谓。如肝炎所致皮肤巩膜黄染症状,相当于中医范围内的黄疸,肝区疼痛与中医范围内的胁痛相似,肝脏肿大、腹胀等相当于中医上所说的鼓胀或聚积,肝炎病程较长引起的体虚衰弱相当于中医的虚劳。西医中的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具有传染性,因此中医将其称为肝瘟、肝疫、肝毒等。
此外中医肝炎的方式多样,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比如垂盆草颗粒、龙胆泻肝丸、大黄利胆片等进行,或者采用针灸推拿等方式养肝健脾、清热补气,促进病情痊愈。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酒、适当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需要联合西医,肝功能出现异常时,需遵医嘱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保肝。
的中医方法,首先针对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进行,发作期又分为不同的证型,具体如下:
1、冷哮证,用射干麻黄汤,或者小青龙汤加减,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常见的症状是喉中哮鸣如水积深、喘息气短、胸膈满闷、咳嗽、咯少许的白痰夹有泡沫等。
2、热哮证,用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常见的症状是喉中痰鸣如吼、喘息气粗、咳嗽、咯黄黏痰等。
3、寒包热哮证,可以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进行,常见的症状有喉中喘息有声、胸膈满闷、呼吸急促、咳嗽、咯黄黏痰或黄白相间,发热、没有汗、身痛、口干欲饮等。
4、风痰哮,一般用三子养亲汤加味,低痰、降气平喘。常见的症状有喉中的痰比较多,或者是像吹哨笛样,痰比较黏腻,夹有白色的泡沫样痰,没有明显的寒热倾向,突然来,突然去,变化比较迅速。
5、虚哮,用平喘固本汤加减,补肺纳肾、降气化痰,症状主要有喉中哮鸣如鼾声音比较低,喘息气短发作比较频繁,一动喘就加重,伴有口唇、指甲发绀,咳痰没有劲,痰清晰。
再看一下缓解期,缓解期的证型、,具体如下:
1、肺脾气虚证,用六君子汤健脾、补土生金,常见的症状是喉中有轻度哮鸣音,痰色白、清稀,自汗怕风,容易反复感冒,不想吃饭、大便溏薄。
2、肺肾两虚证,常用的是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常见的症状是短气,一动气短就明显加重,咳嗽、咯少许白黏痰,伴有腰膝酸软、心慌,或者是五心烦热、两颧发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