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基本训练与创作
古代矩形文字印章制作:
1.利用矩形工具画一个正方形(注意按住shift键),关掉填充,开启描边。
2.打字。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打,依次调整每个字的位置;不要一次把四个字都打上。为呈现效果使用篆体字(如未购买字体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为了对齐可以像我一样拖大量参考线(嘿嘿嘿~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我写的是哪四个字呢?)
3.盖印图层(shift+ctrl+alt+E)。执行操作:滤镜 - 滤镜库 - 画笔描边 - 喷溅。数值调大直至你满意为止。如果调大后效果仍不满意这步操作可以多做几次。
4.使用魔术橡皮擦工具点击白色的部分删除掉背景。
5.以上操作执行完以后印章效果已经很明显了,不过为了让其更逼真,我们还需要细化细节。
使用橡皮擦工具擦去部分印章。要用不同形状、大小、硬度的橡皮擦反复尝试(这一步很考验耐心)
印章成为篆刻艺术以后,篆刻家刻印就可以随心所欲,许多印章刻得残破斑驳,仿佛是出土文物。作为独立的篆刻作品无可厚非,如果用于书画作品中的印章,不仅要注重防伪功能,而且还要在艺术风格上与作品保持一致,达到完美统一。这样,在一些细节上要十分讲究才能体现出文化品位。早年,我在北京工笔画大家黄先生家里见到他的一幅新作,画的很精细。忽然看见画中盖有一方刻的很破烂的闲章,水平也不高,与画面极不协调。由于我与黄先生非常熟,说话也就很随便,我问黄先生这方印是谁给他刻的。黄先生明白我的意思,他说是邻居一位年轻朋友给他刻的。不好意思不用,就盖上了。
从书、画、印的搭配来看,通常是精细的印章用在工笔画上,粗放的印章用在写意画上,这是比较协调的。如果精细的印章用在写意画上也还可以,若是粗放的印章用在工笔画或精致的楷书上就极其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