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治-湖北渔添下水产有限公司从2009年进入泥鳅市场至今,开发了一系列用于泥鳅养殖、病害防治的产品,推出“金三角”稳健型管理模式,注重“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将科学的饲养管理理念和的产品结合到一起,旨在为养殖者提供健康、的养殖方式。
1、泥鳅生长习性
1.1水温 适养水温 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适水温 25~28 ℃(生长***快);休眠水温 5℃以下或32 ℃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2食性 在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3.习性 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4.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每一个环节做的好不好直接会影响到泥鳅的养殖周期及产量。
2、入塘前的处理
苗种投放池塘前可采用惠金碘4~5ml/m3进行浸泡消毒5分钟,对鳅苗进行体表消毒处理。投苗入塘后,针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用惠金碘(1L),3亩/瓶,全池泼洒,同时使用抗应激强稳西2亩/包全池泼洒,快速缓解鳅苗应激反应。
入塘前的消毒至关重要,这直接关乎种苗成活率的高低及继发性引起的疾病感染。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机械性造成泥鳅的粘液层、皮肤或鱼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养户往往忽略掉这一环节,造成投苗3~5天陆续出现死鱼现象,具体为以下两症状。
高温期——腐皮、烂身 (脱粘,皮肤损伤引发的细菌感染)
低温期——水霉病的出现
3、 防敌害
主要以蛇、鼠、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等,泥鳅有肠呼吸的功能,因而泥鳅经常上下蹿动,吞食空气,实际养殖生产中易被鸟啄食。
预防措施: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目前常用有效方法为拉网预防。
4、水质管理
当前高密度人工饲养的环境下,水质恶化的重要来源于高度的饵料投喂,残余饵料及粪便直接影响到水质指标。通常我们通过检测水质的方法来确保氨氮、亚硝酸、PH等指标处于安全值范围内。即:NH4+<0.2mg/L NO2- <0.1mg/L
预防措施:
水易修+惠底安,定期使用,首日使用惠底安,2亩/包,隔天使用水易修,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从而减少有害指标形成的来源。
水质判断依据:留意观察鳅鱼是否经常窜出水面呼吸,鳅鱼窜出水面呼吸主要是利用肠道进行辅助呼吸,正常情况均是通过鳃部、皮肤进行,当鳅鱼频繁窜出水面使用肠道辅助呼吸时,说明水体溶氧(若缺氧,注意停止向水体加肥,应及时换水、增氧)、亚硝酸、氨氮等指标超出正常值,要及时调水,改良水质。
5、泥鳅养殖过程疾病防治
5.1 肠炎
病 因: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肠炎,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恶化、溶氧低、摄食变质饵料等,引起抵抗力下降时容易爆发此病。
症 状:食欲减退或不吃,肛门部分***外突,稍压腹部有血水或黄色液体流出。
预 防:每公斤饲料添加整肠生10g+黄芪多糖10g,进行周期性预防。
治 疗:外用惠金碘(1L),3亩/瓶,全池泼洒,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10%阿莫西林+惠得力各5克拌料使,或新利美5g+大黄五倍子散10g拌料使用。
5.2 腐皮、烂身
病 因:亚硝酸盐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等水质差的池塘较常见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泥鳅皮肤外伤后细菌感染症 状:早期体表发黑、离群独游、食欲下降,体表某些部位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充血或出血病灶。中期病灶部位皮肤溃烂、肌肉坏死,剖检可见脾脏颜色变浅、肝脏肿大有出血点等。后期溃烂的深度也逐渐加大,边缘出血发红,状似打了一个块状红色印记, 尾部和头部可见皮肤发白溃疡。
预 防:水易修+惠底安,定期使用,首日使用惠底安,2亩/包,隔天使用水易修3亩/包,定期使用惠金碘进行消毒。
治 疗:外用惠金碘4亩/瓶全池泼洒,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安泰素+10%爱福灭各5克拌料使用。
5.3 水霉病
病 因:水生动物真菌病的一种常见病,水温5~26℃生长繁殖, 13~18℃水温易大量繁殖 ,由于养殖密度过高,或低温期对养殖泥鳅进行拉网或运输等操作,引起鱼体擦伤或***而引发真菌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