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覆膜
覆膜工艺是一种将印刷品和塑料薄膜经加热、加压后黏合在一起的工艺。经覆膜后的纸印刷品表面更加平滑光亮,而且提高了印刷品的光泽度和耐磨度。
二、压纹
压纹工艺是一种使用凹凸模具,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使用印刷品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对印刷品表面进行艺术加工的工艺。经压纹后的印刷品表面呈现出深浅不同的图案和纹理,具有明显的浮雕立体感,增强了印刷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模切
模切工艺就是根据印刷品的设计要求制作专门的模切刀,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印刷品或其他承印物轧切成所需形装或切痕的成型工艺。
四、UV上光
UV上光即紫外线上光。它是以UV专用的特殊涂剂精密、均匀地涂于印刷品的表现或局部区域后,经紫外线照射,在极快的速度下干澡硬化而成。
五、烫印
烫印是以金、银箔为材料,借助于一定的压力与温度,使印刷品与烫印箔在短时间内相互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版上的区域转印到印刷品表面的加工工艺。印刷品经烫印后的区域会呈现强烈的金属质感或其他质感。
一、字体问题
1、某些字体库描述方法不同,笔画交叠部分输出后会出透叠,要小心!
2、包含中英文特殊字符的段落文本容易出问题,如“■,@,★,○”等。
3、使用新标准的 GBK 字库来解决偏僻字丢失的问题。
4、笔画太细的字体,不要使用多于3色的混叠,如(C10 M30 Y80)等,同理,也不适用于深色底反白色字。避免不了的状况下,需要给反白字勾边,适用底色近似色或者某一印刷单色(通常是黑K)。
二、渐变的问题
1、常见的问题是这样:如 红色→黑色 的渐变, 设置错误: (M100→K100)中间会很难看! 正确的设置应该是这样:(M100 → M100 K100)仔细分析一下就明白了,其他情况类推。
2、透明渐变,是适用于网络图形的办法,灰度图也可,但完稿输出不可以,因为其空间混合模式为RGB,屏幕混合色彩同印刷CMYK差异太大,切切注意。
3、黑色部分的渐变不要太低阶,如 5% 黑色,由于输出时有黑色叠印选项,低于10%的黑色通常使用的替代而不是叠印,导致出问题,同样,使用纯浅色黑也要小心。
三、图片问题
1、关于psd文件,有一点注意,就是你导入它后不要再做任何“破坏性操作”,比如:旋转,镜像,倾斜等,由于它的透明蒙版的关系,输出后会产生破碎图。
2、还是蒙版,在coreldraw中使用也要小心些,必要时候还不如采取“置入容器”方法比较保险。
3、分辨率和重新取样 不要在corel中做这个,“转换为位图” 的确方便,但损失的是色彩还原,要专业点,在ps中做好拿来。
4、色彩模式,不要怪我罗嗦,这个就是老手也有错手过。 所有图片必须是 cmyk 或者 灰度和单色bitmap图,否则不能输出。
四、输出附件
也就是角线、色标等输出附属的东西了,现在好像输出公司服务都很好,不用太操心。
五、印前检验
利用PDF 文件做印前检验!注意不是直接用coreldraw打印个pdf出来这样是不对的。
顺序是这样的:*.cdr → 输出为“封装EPS ,即 *.EPS”,再由 Acrobat Distiller 将EPS 生成 *.pdf 。
这样产生的PDF文件,在北京某些印刷厂家可以直接印刷,且文件比较小,可以用E-mail传送,很方便吧 。
如果你的文件里面有错误,在PDF预览可以一目了然!(注: Distiller 4版的对某些勾边效果反映不完整,需要注意。)
印张上的图像位置
许多数码印刷品将图像设计在印张的中间,但进行印后加工时,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将一幅尺寸为6英寸x9英寸的图像设计在一张幅面为8.5英寸x11英寸的印张中间,裁切时就需要对印张的四边都进行裁切;如果放置在某个角上,只需要裁切两边即可,节约了印后加工时间,降低了印刷成本。但如果图像的另外两边是出血设计,则仍需要对印张四边都进行裁切。
3、国内信封
信封正面左上角的收信人邮政编码框格颜色就为金红色,色标为PANTONE1795C。在绿光下对底色的对比度应大于58%。在红光下对底色的对比底应小于32%。其框格位置及尺寸请看后面的示意图。
4、信封正面左上角应距左边90mm,距上边26mm的范围内为机器间阅览室读扫描区,除红框外,不得印任何图案和文字。
5、信封正面右下角应印有邮政编码;字样,字体应采用宁体,字号为小四号。
6、信封正面右上角应印有贴邮票的框格,框格内应印贴邮票处;四个字,字体应采用宁体,字号为小四号。
7、信封背面的右下角,应印有负责制单位、数量、出厂日期、监制单位和监制证号等内容。也可印上印制单位的电话号码。字体应采用宋体,字号为五号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