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适的应性广,抗寒,耐粗,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够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
可以根据雉鸡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雉鸡进行散养,为防雉鸡受惊飞逸,可在雉鸡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雉鸡两侧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雉鸡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雉鸡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雉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雉鸡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雄鸟成鸟(春羽):前额和上嘴基部的羽毛黑色;头顶呈青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眼周和颊部的皮肤裸出,呈绯红色;在这裸出部上,还有一小块蓝黑色短羽,位于眼的下面;耳羽簇黑色闪蓝,羽端方形,活时能耸立起;颈部黑色,而有绿色或紫色金属反光;颈部下方有一白色颈环(这白环在前颈有中断)。上背的羽毛,轴部黑褐,羽片的大部分白色,外面具“V”形黑纹,纹的外面还有浅金黄色宽边。下背及腰浅蓝灰,靠近中央的羽毛还具有黄、黑和深蓝相闾排列的短小横斑;尾上覆羽转为污黄灰色;腰侧丛生栗黄色发状羽毛。两肩及翅上的内侧覆羽白色(羽干两侧黑褐),外围以黑色狭纹,黑纹的外围还有紫栗色宽阔边缘,两翅的其余覆羽大都浅蓝灰,大覆羽的边缘稍杂以紫栗色;飞羽浅褐,杂以淡黄近白的点斑和横斑,中央尾羽黄灰,并具有一系列的黑色横斑。这些黑斑转为紫红色,而伸入于同色而较浅淡的尾羽边缘;外侧尾羽也有黑色横斑,但仅于外羽片才见有浅紫红色边缘。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有金属反光,羽端具有倒置的锚状黑斑;两胁淡黄,各羽在尖端处有一大形的黑斑;腹部黑褐,尾下覆羽栗色。翅下覆羽黄白色,而杂以暗色细斑。
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以食植物性饲料(如玉米、小麦、三角麦、麦麸、各种菜类等)为主,也捕食各种小型昆虫(如蝗虫、黄粉虫等)。15~50 日龄的小山鸡最好食用人工配合饲料,如正大 510A 小鸡料,该料蛋白质含量达 21%,足以满足小鸡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每天投喂 3次,上午、中午和下午各 次;同时,必须为鸡只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对 50 日龄以后的山鸡逐步改投玉米、麦麸、稻谷、瓜果菜类等,直至出售;投喂必须定时、定点,每天 3次;最好设置料槽,因为手撒式投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容易污染场地,导致养殖成本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