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艺术中的民俗文化 传统砖雕艺术中的大量题材来自我国民间传统的吉祥纹样,那些纹样往往以象征、谐音、表号、用典等手法,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期望。它们充分反映了我国的民俗文化,这在青砖的艺术中也得到了大大的体现。
说起来砖雕,对于很多古建筑爱好者来说,不会陌生。所谓砖雕,就是一种古代建筑上面常见的装饰物。其工艺比较复杂,首先要烧制好青砖。对于青砖的要求也是极高的,不能有任何瑕疵。烧好青砖以后,工匠再在上面雕刻,整个工期下来有快有慢,主要看砖雕大小和纹饰的复杂程度。
隶属于建筑装饰的砖雕虽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在内容的选择上不是随意拈来,唯美是图的,而是十分注重题材的人伦性表现和社会教化意义,具有一定得象征性和教育性,而且还蕴藏着深层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着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体现着先紊儒家的思想,其理论核心既仁爱。儒教学说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为:仁、义礼、智、信。至汉武帝时,儒教被推崇为国教,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的文人学者世世代代为儒家学说所浸润,历代相传,因此在建筑,尤其是其细部的雕琢设计中,借图案的寓意或谐音表达主题,将自然物象和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加以主化,渗透若儒家思想价值观和传统的道德标准,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思想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官、贾、儒“的格局,因此也形成了”砖雕”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和审美格调的自成一体,更直接地表现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文化观念,并且把审美的情感和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把枯燥的说理、教育化为艺术的启迪和引导,美学成了伦理学的附庸。
砖雕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其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师象、园林出水、戏剧人物等。其中,人物题材占有很大的比例。人物为主的题材有:民间传说、名人轶事、文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俗风情等,既描绘帝王将相的雍容、文人墨客的风雅、商贾远行的艰辛,莘莘学子的企盼,也记录日常劳作中的砍柴樵夫、侍耕农夫、放牛牧童、纺织村姑,以及推车、担水、撑船等劳动形象,还有孩童嬉戏、耍灯演戏、舞龙舞狮等喜庆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