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泳涂装的质量要求,构成其表面处理工序的主要有五个。脱脂除锈-水洗-表调-磷化-水洗。脱脂除锈是表面处理工艺中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不仅是因为该工序的处理成本是整个表面处理工艺中的工序,对整个涂装成本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据有关用户计算,脱脂除锈工序的处理成本约占整个表面处理成本1/2~1/3,占涂装总成本1/6~1/4,同时,还由于脱脂除锈工序的处理质量得到了保证,后面几道工序的处理质量就比较容易获得保证。
酸洗液一般是由无机酸加上定量的缓鉵剂,抑制剂或者表面活性剂等涂加剂制成的,它们的性能和处理效果不仅取决地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酸种类和性能,而且还取决于这种酸与其中添加剂的成份及其在水中的含量和之间的配比。酸洗原理中重要的一点是酸与铁作用时产生氢气,使金属基体表面的氧化皮机械的剥落,氢气既有使基体表面氧化皮剥落的正面作用,同时过量的氢气又有腐鉵金属的品格,导致金属表面充氢,使金属变脆的负面影响,为了减轻“氢脆“对基体的损伤,在酸中加入合适的缓鉵剂,缓鉵剂能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分子膜,以阻碍酸的进一步作用,从而达到缓蚀的目的,抑制剂则有抑制氢气的掸发比而起到减轻酸雾挥发的作用,在酸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洗液具有除油除锈的双重作用。
区带电泳
是在一定的支持物上,于均一的载体电解质中,将样品加在中部位置,在电场作用下,样品中带正或负电荷的离子分别向负或正极以不同速度移动,分离成一个个彼此隔开的区带。区带电泳按支持物的物理性状不同,又可分为纸和其他纤维膜电泳、粉末电泳、凝胶电泳与丝线电泳。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荷的粒子或分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大分子的蛋白质,多肽,病毒粒子,甚至细胞或小分子的氨基酸,核苷等在电场中都可作定向泳动.1937年Tiselius成功地研制了界面电泳仪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它是在一U型管的自由溶液中进行的,电泳后用光学系统使各种蛋白所形成折光率差别成为曲线图象,将血清蛋白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种,随后,Wielamd 和Kanig 等于1948年采用滤纸条做载体,成功地进行了纸上电泳。从那时起,电泳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予以重视,继而发展以滤纸,各种纤维素粉,淀粉凝胶,琼脂和琼脂糖凝胶,醋酸纤维素薄膜,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为载体,结合增染试剂如银氨染色,考马斯亮蓝等大大提高和促进生物样品着色与分辨能力,此外电泳分离和免疫反应相结合,使分辨率不断朝着微量和超微量(1ng~0.001ng)水平发展,从而使电泳技术获得迅速推广和应用。在此主要介绍常用电泳的一般原理及其应用。